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生理、病理性方面的痛苦而導(dǎo)致行為問題的例子屢見不鮮。值得指出的是,這種痛苦不僅包括劇痛,也包括奇癢。例如,重度智力障礙學生對食物和花粉等嚴重過敏,或有長期難以治愈的皮膚病等。有時候,他們身體的某些部位如眼睛等感到奇癢,但又沒有報告自己感受的能力,因而不能得到及時的幫助。
極端的止癢方式
在這種條件下,行為就有了痛苦型動力因。對學生來講,止癢具有極大的價值,任何可能達到這一目的的行為都會發(fā)生。而最直接的止癢方法就是不停地用手抓撓感到癢的身體部位。如果這種抓撓能夠暫時緩解癢的感覺,行為就得到了負強化。
因此,這些學生會不停地或者越來越快地抓撓同一身體部位。例如,臨床中有些重度智力障礙學生用摳抓自己眼睛的行為來暫時緩解眼睛的奇癢,極端的病例是學生把自己的眼球摳了出來,以此達到止癢的效果。這些行為雖然聽起來很極端甚至恐怖,但是仍然可以從痛苦型動力因與負強化的結(jié)合來得到解釋。
自傷性的可怕行為
精神情緒的癥狀,往往是學生自傷性行為的另外一種痛苦型動力因。有一些發(fā)展性障礙的青少年學生,具有比較嚴重的焦慮癥和強迫癥。這些學生所感受的超出常人的極度害怕和恐懼,往往是他們的最痛。
當他們再也不能忍受這種害怕和恐懼時,忘掉害怕并轉(zhuǎn)移注意力就具有極大的價值,而達到這種目的的手段往往是某種程度的自傷性行為。有些學生會用手指摳自己身體的某一部位或者以前留下的傷口,有些學生會用剪刀等利器割自己的手腕大腿等部位。
自傷反強化式的恐懼
這些學生在進行這些自傷性行為的時候,往往表現(xiàn)得比平時更為穩(wěn)定和安靜。有些語言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事后還會告訴老師和大人:他們只有在用手摳自己的傷口或者用剪刀等利器割自己手腕的時候,才會忘記極度的害怕和恐懼。從這個意義上說,極度害怕和恐懼是行為的痛苦型動力因,而自傷性行為幫助行為者暫時忘卻它們,所以是得到了負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