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每次習(xí)慣性和爸爸擁抱的時候,兩歲半的樂樂總是會敏感地突然停止擺弄手中的玩具,眼睛直直地盯著他們數(shù)秒,然后一聲不吭地插到爸媽中間,抱著媽媽的腿使勁地往后推,甚至還直直地盯著爸爸,就像爸爸是陌生人似的。次數(shù)多了,搞得媽媽和爸爸面面相覷,心里直犯嘀咕:“不會吧,寶寶也能懂這個?”
專家看法:
這種現(xiàn)象在大多數(shù)的中國家庭中幾乎是司空見慣的,由于文化的影響,中國傳統(tǒng)的觀念中,父母對于在孩子面前的“親親”行為通常是諱莫如深的,通常都是會盡量以含蓄、莊重、甚至謹慎的方式進行表達和交流,似乎只有這樣做才能維持在孩子面前父母的正面形象,才能感覺讓父母“穩(wěn)妥”和“放心”。相比較而言,西方文化在這一方面會開放得多,父母可以自然地在孩子面前進行擁抱、接吻等肢體語言的親密接觸,習(xí)慣而坦然,似乎從不顧忌此類行為對孩子會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很多時候這些都會不失時機地成為孩子早期性教育呢。
信任感→安全感→需要的滿足→父母的愛→親親
爸爸媽媽要知道,孩子在4歲前主要形成的正向心理品質(zhì)是信任感、自主感。信任感的形成需要以安全做基礎(chǔ),安全感的來源是需要的滿足。對孩子而言,這種滿足來自于父母的愛,而家庭成員之間的“親親”行為恰恰是愛的重要表達方式之一。
愛的模仿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這種模仿有現(xiàn)實行為模仿和心理模仿,有的行為孩子會即刻模仿,直接表達出來;有的行為會像一粒粒的種子一樣,悄悄地灑在孩子的內(nèi)心深處,進行無意識地加工,也許要等到將來才會通過行為表現(xiàn)出來。
孩子并不是一生下來就懂“愛”的,孩子的這門功課,爸爸媽媽是最好的啟蒙老師。但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謹慎不應(yīng)該只是為了避免不好的影響,更要知道如何傳達好的影響。適時適度地表達親密,對孩子“愛與被愛”的能力的發(fā)展會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沒有學(xué)會愛的表達,孩子長大后可能會是這樣:
孩子成年以后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問題,尤其是在社會交往上往往會表現(xiàn)出--矜持,害羞,不自信,人際信任感低,過度保守,循規(guī)蹈矩,難于創(chuàng)新。孩子在將來的戀愛、婚姻、家庭中的人際互動的模式與內(nèi)容,往往會是爸爸媽媽關(guān)系模式的翻版,而且這種復(fù)制是在潛意識中悄然進行的,所以對這塊內(nèi)容的刻意避免,實際上會在孩子內(nèi)心中導(dǎo)致真實生活內(nèi)容的缺失。
因此爸爸媽媽在寶寶面前合理、適度而自然地表達“親親”是必要的,同時,又要注意表達的方式和“度”的把握。
專業(yè)建議小貼士:
1、身體親親
通過身體表達親親是最為直接且無法替代的方式。最熱烈的情感往往是不假思索地通過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進行表達的。爸媽之間的擁抱、親吻、勾肩、搭背、拉手等,都是身體表達的好方式??梢栽诤⒆用媲白匀坏剡M行,無須顧慮。
2、言語親親
言語是承載愛、傳達愛的主要方式。爸媽之間可以互表衷情,“我愛你”,“你的腰很漂亮”,“我很想和你一直在一起”等,表達親親言語時,不要忘記也要隨之向?qū)殞毐磉_,“寶貝,媽媽好愛你哦”“寶貝,你的眼睛真漂亮”等,通過與對方的情感語言的溝通表達親親的感覺。
3、態(tài)度親親
不管是身體表達親親還是言語表達親親,都要內(nèi)外一致。這樣的表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8個字:平常、自然、真實、真誠。不要潛意識里將寶寶當(dāng)成親親之外的學(xué)習(xí)者,無論是神態(tài)、眼神,還是內(nèi)心,寶寶都是親親行為中的一員。
4、大家一起親親
親親實際上是三個人一起進行,這點非常重要。“來,我們開始抱一抱啦”,熱烈地一邊看著寶寶一邊如此說。這時,寶寶往往會參與到親親的活動之中。甚至三個人可以互相抱在一起,輪流親親。
5、游戲親親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可以和寶寶一起做一些糅合進親親的游戲。每個人一個角色,編入故事情節(jié),適時表達親親行為。“大灰熊終于找到小灰熊了,它們一見面就緊緊地抱在一起了”,一邊演,一邊行動,將孩子內(nèi)心的童話演繹成現(xiàn)實劇,這樣的游戲會極大地開發(fā)和促進寶寶的情感能力、自主感、信任感。也可以讓孩子主導(dǎo)和安排親親行為,“寶貝,媽媽先親誰好啊”、“寶貝坐到爸爸的左腿上,媽媽坐在哪里呢”等等。
6、親親有“度”
從孩子的心理角度來看,4歲前的孩子只能理解爸爸媽媽之間單純的親密,而無法理解和接受帶有性欲求的親密。所以爸爸媽媽不能無所顧忌地在孩子面前表露過度的親昵行為。對于爸爸媽媽在寶寶面前的“性形象”,父母要注意適當(dāng)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