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歲的寶貝開始支使人了,一會兒要做這個,一會兒要做那個。不讓做,他會鬧騰,忙不迭地做了,他依然這也不是,那也不是,仿佛存心為了和你做對似的,一副不把你折磨瘋誓不罷休的小模樣。他想表達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你懂寶貝的嬰語嗎?
豆豆一直都是個很乖巧的小女孩,不過到她1歲5個月開始,這個乖巧的小女孩可就太讓父母頭痛了。她一會兒要這個,一會兒要那個,滿足她的要求吧,她偏偏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有時候急了就會大發(fā)脾氣。豆豆媽幾乎要被這個小家伙折磨瘋了。
這天,用奶瓶給豆豆喂完奶,媽咪把奶瓶放在茶幾上忙別的事情去了。媽咪剛一轉(zhuǎn)身,豆豆立刻哭鬧起來,指著自己的奶瓶一個勁地說:“奶瓶!”媽咪以為她要奶瓶,就把奶瓶拿給她。可是豆豆又是搖頭又是擺手的,媽咪以為她不要奶瓶了,立刻把奶瓶放下,誰知豆豆更加煩躁地哭鬧起來。莫非她沒喝夠?媽咪剛拿起奶粉盒,想要再給她沖些奶粉,豆豆立刻又不高興地嚷嚷起來:“水!水!”媽咪松了一口氣——唉,原來她是要喝水。媽咪倒了些水在奶瓶里遞給豆豆,可是豆豆還是不斷地說著水,并且哭鬧起來。就這么折騰來折騰去的,媽咪始終沒有能夠了解和滿足豆豆的需求。而豆豆依舊反反復(fù)復(fù)指著奶瓶嚷嚷個不休。
這個小東西,她究竟要干嗎呢?漸漸的,媽咪沒有了耐心,豆豆也越來越煩躁,最終兩個人都大發(fā)其火,一時間,媽咪的呵斥聲,豆豆的哭鬧聲響成一片,好不熱鬧。
毫無疑問,豆豆想要做的事情跟這個奶瓶有關(guān)系,可是她究竟想要干什么呢?幸好保姆買菜回來,看到豆豆哭鬧,保姆立刻明白,原來她是想用水龍頭里的水把奶瓶洗干凈,這場風波才算就此平息。
抓住寶貝嬰語的特點
很多父母可能都有與豆豆媽類似的經(jīng)歷:一兩歲的寶貝喜歡提要求了,可是不管你是照著他的意思去做,還是違背他的意愿去做,他都會大發(fā)脾氣,讓人感到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形呢?是小家伙不講道理,故意跟父母做對嗎?當然不是!本質(zhì)的原因不在寶貝不講道理,而在我們根本不懂寶貝表述自己的特別之處。正是因為我們不了解他們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這些特別之處,才會導(dǎo)致我們所理解的與寶貝真正所要表達的意思相去甚遠,甚至出現(xiàn)南轅北轍的局面。通常,寶貝在表述自己的時候會有以下我們不太了解的特點:
1.用個別事物指代一類事物
一兩歲的寶貝有自己特別的邏輯,他們常常把個別事物以及與這個事物相關(guān)的一類事物聯(lián)系起來,當成是同樣的事物。所以,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當我們告訴寶貝山坡上吃草的那只動物是一只羊,并且他也認識了羊這種動物之后,我們恰巧看到了另外一只在草地上啃食的動物——牛,他會立刻很興奮地告訴我們:“媽咪,羊!”即便我們明明白白告訴他那不是羊,是牛,他仍然可能把他們混淆,很堅定地先入為主地告訴你,他看到的是一只“羊”。對這個年齡的寶貝來說,羊不再僅僅是羊,而是在草地上啃食的一類動物,包括牛,羊,馬,驢……
2.用事物的局部指代事物的整體
除了難以區(qū)分個別事物與同一類事物之外,寶貝還經(jīng)常用一個事物的局部來指代這個事物的整體。比如,當媽咪正在用刀叉將一大塊牛排一塊塊切下來喂給寶貝吃的時候,他可能會不停地叫嚷:“吃肉!”不管媽咪多么迅速地遞給他切碎的牛排,他仍然會如此叫嚷不休。實際上,他真正的意思不是要吃媽咪切下來的牛排,而是要媽咪將整塊的牛排遞給他。當媽咪將整塊的牛排遞給他之后,他會立刻變得安靜下來。隨后,在他確認自己對付不了那一大塊牛排之后,他會允許媽咪繼續(xù)將牛排切碎喂給他吃。
3.用一個事物指代與之相關(guān)的所有事物
一兩歲的寶貝在提到某個事物的時候,他很有可能指的不是這個事物本身,而是與這個事物相關(guān)的別的事物。比如前面提到的豆豆的故事,她一再地嚷嚷要“水”,實際上并不是想要水,而是要用水來洗刷奶瓶。水僅僅是與洗刷奶瓶相關(guān)的一個事物而已。
4.用一個事物指代某種因果關(guān)系
一兩歲的寶貝提到某個事物,他想要表達的也許并不是這個詞表面要表達的含義,而是跟這個詞有著某種邏輯關(guān)系的另外的意思。
寶貝嬰語的特點
• 個體差異性
由于寶貝個體差異及育養(yǎng)差異,相同的表象在不同的寶貝身上可能出現(xiàn)不同的解讀。
• 不確定性
單獨的表象可能有不同的原因,需要大人從多方面來仔細觀察和解讀。
• 可塑造性
父母可以訓(xùn)練不懂說話的嬰兒用嬰語溝通,令不懂語言的嬰兒也可表達所想。例如:握緊拳頭代表吃奶,上下擺動小手代表洗澡等。
• 階段性
同一個嬰兒表達同一事件在不同階段也有不同表達方式。隨著嬰兒的不斷成長,嬰兒的表達方式也會不斷豐富。
了解寶貝的語言邏輯
朋友家有個快2歲的小男孩,叫天天。天天常常說的幾個詞有“門”、“樓梯”、“藥”,雖然是很簡單的幾個詞,但是他用這幾個詞表達的意思卻非常的豐富,不了解他的人是沒法理解他真正的需求的。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小男孩表達自己的方式,就會發(fā)現(xiàn)一兩歲寶貝表達自己思想的一些特別的邏輯:
實例1:“門!”
天天的“門”有很多的含義,第一是指真正意義上的門,二是指他被困在某個地方,他要找一個“門”出來,所以這個“門”還有“出口”和從什么地方“出來”的含義。
實例2:“樓梯!”
天天的“樓梯”第一層含義當然還是“樓梯”,第二層含義則是“高處”,第三層含義是“要爬高”,因為爬樓梯,人的空間位置就會提高,他就把“樓梯”這個詞跟一組有相關(guān)聯(lián)系的概念掛上鉤,因此,當他想要爬高,或者想要去夠放在高處的某個東西的時候,他也會說“樓梯”。
實例3:“藥!”
天天的“藥”字第一層含義是“吃藥”,第二層含義則是他有點不舒服。因為每次不舒服,他都會吃藥。他就會把身體的所有不舒服諸如痛、癢等都跟這個“藥”字聯(lián)系起來。
1.聽懂寶貝嬰語中的邏輯關(guān)系
寶貝語言發(fā)展的特點跟古人類語言發(fā)展的特點很類似。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古漢語,那真可謂語意豐富到了極點,所以古漢語一個詞就是一個情景,一句話就是一個故事甚至好幾個典故,不了解這些背景,我們就很可能摸不著頭腦。
如果我們能回過頭生活在那個時代,理解了每個詞與外界事物之間的這種聯(lián)系與邏輯關(guān)系,那么古漢語可能就會變得非常好懂,一點都不晦澀了。要真正聽懂寶貝的“話中話”,我們就要多關(guān)注寶貝的生活,以學(xué)習古漢語的方式,將他口中蹦出來的這些詞跟他生活中所聞所見的一切事物,以及他的生活經(jīng)歷緊密聯(lián)系起來,從這個詞拓展開,去理解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與邏輯關(guān)系。
2.拓展寶貝的嬰語
僅僅理解寶貝的嬰語是遠遠不夠的。而且,一個在寶貝面前過于善解人意的父母對他語言能力的提高并沒有特別的好處,甚至還可能妨礙他語言能力獲得更大幅度的發(fā)展。要幫助寶貝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我們還需要在理解他的基礎(chǔ)上幫助他更貼切地表達自己。
所以,當我們發(fā)現(xiàn)寶貝以上述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時候,我們試著將他真正的想法表述出來,通過這種方式讓他明白,除了這種語意含混的表述方式之外,他還可以有更多更貼切的表述方式。慢慢的,寶貝的語言能力也就隨之發(fā)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