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偽裝”讓孩子失去了歡笑

  父母恰當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能夠幫助孩子了解和接受真實的父母,也能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接受自己以及人生的不完美。
 
  14歲的長浩長著一張清秀的娃娃臉,但他在同齡的孩子卻里顯得很“老成”。他不愛玩兒,時常緊皺著眉頭,好像很不快樂。從小老師們都說:“這孩子沒有朝氣,沒個孩子樣兒。”

  上中學后,長浩的學習成績一直下滑,而且變得很愛發(fā)脾氣。爸爸請家教幫他補習,他想著法兒的把老師攆走;媽媽剛開口和他說話,他就立刻走進了自己的房間,把媽媽一個人晾在那兒。上次考完試,媽媽問了一句:“考的怎么樣?”,長浩就對媽媽大發(fā)脾氣,連晚飯都沒吃。爸爸媽媽無法理解長浩的舉動,想盡辦法讓他能夠快樂起來,把學習搞好??上屡c愿違,長浩的狀況不但沒有好轉,和爸爸媽媽的關系也越來越糟糕了。
 
  臨床診斷:媽媽的“偽裝”讓他產生敵對情緒

  經過深入溝通了解到,在長浩家,長浩的奶奶是家里的權威,媽媽則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對婆婆非常孝順。但因為婆婆始終沒有從內心接受她,她的付出一直得不到婆婆的理解和肯定。媽媽心中充滿了委屈和不平衡,她也從來不向任何人訴說,維持著表面的和睦。但是在家里,她卻越來越感受不到快樂。

  孩子被動承受了媽媽的感受

  在大自然,偽裝是動物為了保護自己而發(fā)展出的生存技巧。人類的心理防御機制也具有相似的性質,它能在無意識中掩飾、偽裝我們真正的動機,通過維護自尊、自我美化來幫助我們應付挫折、緩解內心沖突與焦慮,保持心理平衡。但是同時心理防御機制也具有消極的意義,如果運用不當,會影響人的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

  父母壓抑、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實際上就是一個心理防御的過程,這樣做剝奪了孩子了解父母的機會,會為親子關系和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人的情緒是一種能量,壓抑發(fā)自內心的感受或裝作滿不在乎,情緒的能量會一直留在內心,干擾我們的生活。媽媽壓抑的感受和負面情緒并未消失,而是作為一種能量傳遞出“我很不快樂”的信息,這個信息就很自然地被長浩接收。長浩體察到了媽媽的不快樂,每當他問媽媽為什么不高興時,媽媽卻總是說:“沒有,媽媽沒有不高興。”幼小的長浩就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并表達對媽媽的愛:媽媽總是不高興,如果我高興的話,就等于背叛了媽媽。所以,長浩從小就成了一個缺少快樂的孩子。

  媽媽隱藏內心感受,會讓孩子產生心理沖突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尤其是媽媽)扮演的是一個無所不能的角色。如果父母自身存在未滿足的心理需求,依賴這種角色所帶來的心理獲益——感覺自己是完美的、強大的,就會啟動心理防御機制,隱藏自己“弱”的一面,呈現(xiàn)給孩子一個虛假的父母形象。

  孩子會通過觀察照顧自己的成人的語調、眼神、口氣以及他們在自己哭時的反應形成自我意識。同時他們很容易認為周圍發(fā)生的一切,好的也罷壞的也罷都與自己有關。媽媽呈現(xiàn)給長浩的都是一些“完美”的假象:“任何時候我都沒有不高興,我和奶奶的關系很好,我和爸爸也很好。”但當長浩逐漸長大,有了自我意識和判斷能力,發(fā)現(xiàn)其實媽媽一直都不快樂,這讓他認為媽媽的不快樂與自己有關,內心產生了強烈的沖突,進而產生強烈的負面情緒。
 
  育兒建議:卸下“偽裝”,讓孩子認識和接受真實的父母

  父母正視和恰當表達自己的感受,能夠給孩子一個機會了解父母的感受,并了解他的行為對父母產生的影響,讓孩子免受父母的情緒帶來的沖擊和壓力,幫助孩子認識、接受父母的原貌。

  向內看,識別自己的情緒來源

  父母不可能做到接受孩子所有的行為。當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感到困擾,產生負面情緒時,首先“向內”看看自己,可以幫助我們分清自己情緒的真正來源。有時候成人缺少勇氣和洞察力來發(fā)現(xiàn)自己內心的焦慮,弱小的孩子就會成為安全的轉移對象。

  城城媽媽接一個重要的電話時,城城沖著電話亂喊亂叫,她氣憤地在城城臉上打了一巴掌。事后媽媽很后悔,因為類似的事情最近總在困擾著她。通過咨詢媽媽意識到是因為自己工作上受到了挫折,又不能接受自己表現(xiàn)的像個弱者,不良情緒受到壓抑,才會對兒子的行為特別敏感,認為是孩子的行為使她產生了壞情緒。真正面對了自己的內心感受之后,她的情緒緩解了很多。
  
  在孩子面前示弱

  思穎媽媽在單位受了委屈,回到家時情緒很不好,她抱著思穎說:“媽媽今天有些煩心事,你可能會感覺媽媽不高興,對你也沒有平時那么好,但是這些跟你沒關系。大人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不過我們自己會解決的,你不要擔心。”聽了媽媽的話,思穎心疼地說:“媽媽你別難過了,我送你一塊巧克力好嗎?”看著女兒懂事的樣子,媽媽心里溫暖極了。

  父母心情不好時,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能夠避免自己的情緒繼續(xù)受到壓抑,也能讓孩子學會了解父母的感受,把父母的感受和自己區(qū)分開,避免承受父母的情緒帶來的沖擊和壓力。

  學習“我信息”表達

  “我信息”表達是一種表達自己情緒和感受的好方式,它不像批評、指責和情緒宣泄等方式傷害孩子、給親子關系帶來負面影響。“我信息”表達的基本框架是:描述孩子的行為、此刻父母的感受、該行為對父母的影響。

  比如下班后你拖著勞累的身體回到家,孩子卻纏著你陪他玩兒,如果只是簡單地對孩子說:“別鬧了!”或者批評孩子:“你怎么一點兒不懂事,媽媽這么累你還讓我陪你玩兒!”只會引發(fā)孩子的反抗。如果運用“我信息”表達,情況會大不一樣:“你讓媽媽陪你玩兒,媽媽現(xiàn)在很累,休息一會兒才能陪你,可你纏著我,我都沒法休息了。”雖然孩子的愿望沒有滿足,但不會受到傷害,孩子也會逐漸學會理解別人的感受,調整自己的行為。

育兒網(wǎng)廣播

《心理育兒》雜志介紹

針對0-6歲兒童成長中的各類心理、行為、情感等方面的問題,給出專業(yè)見解與指導;從中醫(yī)學的角度關注寶寶的身體健康,依據(jù)中醫(yī)理論對孩子進行日常養(yǎng)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