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是一位2歲的小女孩,平時就喜歡高聲尖叫。一天,媽媽在廚房擇菜,婷婷進來抓起一把豆角就要去客廳,媽媽伸手阻止,誰知,婷婷憤怒地瞪著媽媽,高聲尖叫了起來。媽媽一下子不知道怎么辦了。婷婷則趁著這個機會掙脫媽媽,一邊尖叫著一邊跑到了客廳,把豆角弄得到處都是。
媽媽納悶,好好的小女孩,不文文靜靜的,怎么一天到晚尖叫?玩高興了尖叫,遇到不如意事情了尖叫。難道尖叫對寶寶來講很舒服嗎?
傾聽寶寶的尖叫聲
寶寶尖叫,是有理由的。寶寶是用尖叫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情緒、想法的。不管寶寶是為了發(fā)泄情緒,還是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或者是為了反抗而尖叫,媽媽都要明白,這是寶寶的語言,傾聽是最好的方式。
所謂的傾聽,并不是需要家長忍耐寶寶,“這不僅需要鋼鐵一樣的意志,更需要有聾了一樣的耳朵”,而是要認識到寶寶是個獨立的個體,要以理解和尊重的態(tài)度去傾聽,去了解寶寶為什么尖叫。
1.高興的時候
當寶寶一邊笑一邊跳著尖叫起來的時候,可能是有高興的事情。這個時候,媽媽就要觀察一下寶寶做了什么事情。媽媽一定要明白,寶寶的興奮點和大人不一樣。比如,把什么東西搞壞了,看到搞笑的事情,實現(xiàn)了某個愿望等,這個時候的寶寶還不能正確區(qū)分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更不知道如何充分表達他興奮的情緒,因而極易采取尖叫這種非常簡單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歡樂。
如果媽媽觀察到寶寶高興的源頭并沒有傷害性,就配合著寶寶一起笑笑吧1
2.寂寞的時候
當寶寶獨自一個人尖叫的時候,可能是因為爸爸媽媽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他覺得自己玩沒意思,才發(fā)出了抗議,以引起爸爸媽媽的關(guān)注。越是到夜晚的時候,寶寶越需要有人陪伴,因為這樣會令他們感到安全。
所以,忙碌了一天的媽媽們,到了晚上就要慷慨一點,把時間多給寶寶一些,陪寶寶一起玩玩吧!
3.憤怒的時候
寶寶被欺負的時候、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的時候,就會大聲尖叫,以表達自己的憤怒。這個時候,媽媽要看情況來安撫寶寶。如果是被人欺負,媽媽可以先置之不理一會兒,如果發(fā)現(xiàn)寶寶們動手了,就當一下裁判好了,分清誰對誰錯后,就要告訴寶寶如何和睦相處。
如果媽媽給寶寶洗澡、換衣服、剪頭發(fā)等,寶寶因為不愿意而大聲尖叫,媽媽就要告訴寶寶:“媽媽很輕很輕地洗,一會兒就能洗完!寶寶勇敢點!堅持一下啊!”如果寶寶反抗得厲害,媽媽不妨停下來稍微休息一會兒,了解一下寶寶的感受,然后再進行,但是決不能妥協(xié)。否則,寶寶養(yǎng)成了習慣,就會用尖叫的方式反抗媽媽的行為。
4.在模仿
如果家庭成員中有說話聲音比較高的.寶寶接觸到了,覺得那樣很神氣、很威武,就會嘗試著去模仿。所以,媽媽要自制一些,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對著寶寶大喊大叫。當寶寶尖叫的時候,媽媽也不要對著寶寶喊叫,因為這樣反而會激發(fā)寶寶尖叫的興趣,更難以制止了。
面對家里喜歡尖叫的寶寶,媽媽只有明白寶寶為什么尖叫,才能釜底抽薪地讓他停止吵鬧。
試著理解寶寶
每位媽媽都試圖去尊重寶寶,尊重寶寶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了解寶寶,精心架起通向?qū)殞殐?nèi)心的橋梁。這樣,媽媽才不會誤解寶寶的行為,作出錯誤的判斷。
1.教寶寶說出來
寶寶1歲后,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什么都想自己做,可是媽媽又覺得寶寶自己做不好,往往就替寶寶去做,媽媽不了解寶寶的意圖盲目地幫助寶寶,寶寶就會不服氣。但是語言能力較差,無法順暢地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情急之中,就大聲尖叫了。
這個時候,媽媽不要大聲地制止寶寶,而是平靜地對寶寶說:“你想做什么,說出來?”如果寶寶不會說,只是用手比畫。媽媽可以猜測一下寶寶的想法:“你想把抱抱熊放進洗衣機里是嗎?”“你想把自己的衣服給抱抱熊穿上是嗎?”“你想把抱抱熊綁起來,當做壞蛋懲罰是嗎?”如果媽媽猜對了寶寶的想法,寶寶就會點頭。
媽媽用這樣的方式引導(dǎo)寶寶,不但教會了寶寶遇到難題怎么向媽媽求助,同時也教會了寶寶怎么與人溝通,提高了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
2.等寶寶發(fā)泄后,疏導(dǎo)
既然寶寶把尖叫當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那么阻斷寶寶肯定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因為情緒就像決堤的水,堵是堵不住的,更何況你面對的是一個自控能力比較差的孩子。與其盲目地去堵,導(dǎo)致情緒泛濫,不如讓寶寶盡情地發(fā)泄。發(fā)泄完了,寶寶就安靜了。
即使寶寶想通過帶有情緒的尖叫來威脅媽媽滿足他某項不合理的要求,當他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不管用的時候,他們就會放棄使用這種方法。寶寶可是很聰明的!
不過,等寶寶平靜下來后,媽媽最好跟寶寶溝通一下,讓寶寶明白這樣的做法不好,是一種不被贊賞的行為。媽媽做事是有分寸的,合理的、正確的需要只要寶寶說出來,媽媽就會滿足,而不正確的要求,即使尖叫一天,媽媽也不會答應(yīng)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