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是人人會說,但說得好不好、怎樣說就是一門學問了??谡Z表達能力的好壞,不僅攸關孩子日后的學習發(fā)展和心理健康,更會直接影響到人際關系……
教育博士儲瑄表示,語言表達能力的好壞,不僅攸關孩子日后的學習發(fā)展和心理健康,更會直接影響到人際關系。
表達能力差的影響
教育博士儲瑄指出,一個口語表達能力不好的孩子,在學習方面,可能因為表達能力弱而不敢提問,傾向于接受單方面的信息,因而學習成效比較差;而在心理發(fā)展上,也容易因表達能力不夠而缺乏信心,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情緒容易遭受挫折。
在人際互動方面,則可能不善結交朋友,在團體中不易嶄露頭角,一般是追隨者的角色;也可能是因為難以成為領導者,所以很容易導致心理不平衡。因此,儲瑄提醒家長,千萬別小看了幼兒口語發(fā)展的重要性。
3大關鍵·影響幼兒日后口語能力
儲瑄指出,在幼兒時期“口語能力”是否順利發(fā)展,取決于生理、心理和環(huán)境3大因素:
1.生理:發(fā)音器官發(fā)育正常
當我們在說話的時候,并不只是我們的嘴部肌肉在動,我們發(fā)出聲音時,是要用到嘴唇、口腔、聲帶、肺腔等一連串的器官的,因此,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都可能造成發(fā)音困難。
2.心理:家長鼓勵孩子勇于表達
家長多鼓勵孩子說話,有助于孩子勇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孩子太愛說話,就要觀察孩子講話的時間和場合是否恰當,再給予教育。但是記得不要經常制止孩子發(fā)言,否則會讓孩子變得不敢開口說話。
3.環(huán)境:提供足夠的語言刺激
在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需要多提供語言刺激(如多和他說話),等孩子逐漸學會說話之后,除了多讓孩子說之外,家長也別忘了要經常說話給孩子聽,因為“聽”的機會多,就能增加詞匯量,“說”的表現方式也就相對變多。
4大技巧·有效增強口語表達能力
在了解幼兒口語能力是否發(fā)展順利的3大關鍵因素后,儲瑄再提出4大技巧,可以有效增強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
技巧1 強化邏輯能力
有些孩子雖然很喜歡說話,但是一說起來就天馬行空,一會東一會西,讓人摸不清他到底要說什么,這就是邏輯能力不好的表現。
儲瑄表示,要加強孩子的邏輯能力其實并不難。邏輯感的建立,簡單來說就是順序感的養(yǎng)成,最好的加強方式就是讓生活作息有規(guī)律。
例如每天早上起床時,讓孩子養(yǎng)成在固定時間上廁所、洗刷、吃飯、穿衣的習慣,或是讓孩子試著思考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此外,也可讓孩子回憶一整天所發(fā)生的事,或說出一天活動的順序,也是很好的練習方式。
有邏輯感的孩子,除了在說話、做事上比較有條理之外,也善于分析問題、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有利于個人情緒的控制。
技巧2 增加詞匯量
孩子想要把話說得清楚、條理,就必須要豐富詞匯量,以供孩子表達時使用。詞匯不夠就真的不能把話說好嗎?儲瑄舉了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為什么大部分的人都不能好好用英語來交談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我們認識的英語單詞不夠多,腦中所儲備的詞匯不足以讓我們表達心中的真實想法。
因此,要增加幼兒的詞匯量,除了多聽、多說之外,還要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建立起日后豐富的詞匯庫;另外,多跟孩子玩詞語接龍、經常找機會讓孩子做小小信差,替你向其他人傳話,也同樣能豐富孩子的詞匯,增強表達能力。
技巧3 家長適時引導
當孩子說話的時候,思考太過于跳躍,想到哪里就說到哪,或是問他一個問題,他老是繞著細枝末節(jié)打轉,無法抓住主要意思,家長就應該適時提醒孩子“重點”應該放在哪里?
例如,當你問孩子“你在運動會的表現怎么樣?”他卻一直告訴你,小明跌倒了、小強跑得好快啊……,這時你就要試著提醒他:“那么你都做了些什么呢?你參加了哪些項目呢?”但有一點家長要記住,在提醒孩子的時候要有耐心,態(tài)度要溫和,不要太急或太兇。
技巧4 提供表現機會
有些孩子在說話的時候總是很緊張,要改變這種狀況,適當的方法是多給他機會在大家面前說話。先從在家人面前說話開始練習,再慢慢擴展到親戚、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當孩子逐漸習慣在別人面前發(fā)表意見時,緊張感就會漸漸消失,同時也能訓練孩子的膽量。
3種功能·善用輔助教材發(fā)揮綜合效能
另外,要積極訓練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適時地使用一些輔助工具,例如童謠和故事書,他們具備以下3種功能:
1 增加詞匯能力
大量的閱讀和背誦是增加詞匯的最好方式。儲瑄鼓勵孩子多背點東西,因為所有的文學底子都是“背”出來的,但是要提醒家長教幼兒背誦或閱讀時,不要用強迫的手段,這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而且,不要只是把書本丟給孩子,陪著他一起讀一起背,甚至來個比賽,都能化解背誦過程中的不耐煩和無趣。
2 可激發(fā)想像力
所有的發(fā)明、想像其實都不是憑空能想出來的,童話和故事書正是扮演著刺激孩子想像力的角色,累積得越多,孩子的世界就越開闊,未來就更具潛力。
3 協助情景演練
家庭生活無法每天都是高潮迭起、刺激不斷,但故事書卻刻意制造出各種不同的情景,家長可以通過書中的人物和故事來教育孩子如何面對各種情況。
4種錯誤·家長應該適時指正
口語表達不該只著重技巧方面,懂得口語表達的藝術,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而孩子在學習語言表達的過程中,如果家長不加以提醒,很容易出現搶話、不禮貌、言不及義、動作夸張等4種狀況出現,家長該如何介入指導呢?
錯誤1 搶話&插話
現在的家長都知道要尊重孩子,但是卻經常忘記教育孩子也要尊重別人,因此當孩子搶話、插嘴時,就可以趁機來個機會教育。
當孩子搶話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對不起,媽媽等一下再聽你說,請等一等”,這可以讓孩子學會“等待”。但儲瑄提醒家長,讓孩子等待的時間不要太久,以免自己最后忘了這件事,反而會得到反面效果。
錯誤2 缺乏禮貌&負面性話語
禮貌是建立人際關系的基石,因此當孩子七八個月大開始會點頭的時候,就可以叫他用點頭來打招呼、說謝謝。長大之后,除了要求孩子逢人就要打招呼之外,更要讓孩子把“請、謝謝、對不起”時常掛在嘴邊。
此外,讓孩子了解哪些話會傷害別人,例如,“我討厭你、你好丑、你好胖”等,也是很重要的。雖然我們很難禁止孩子說這些話,但是讓他知道別人聽了這些話會難過,有助于他去體諒別人的心情。
錯誤3 言不及義&說話沒重點
當孩子有這類問題時,最需要的是家長耐心引導,并提醒孩子內容的重點在哪里。有機會就讓孩子多練習,這樣才能進步,但切記不要責備孩子。
錯誤4 聲音大&肢體動作過于夸張
有些孩子一緊張或者別人不理他時,就會不知不覺地加大肢體動作、聲音也會隨之提高,企圖引起別人的注意。此時最好讓孩子知道,你已經注意到他的需要了,然后適時地告訴孩子,聲音太大會讓別人不舒服的,并試著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音量和肢體動作。
落實在生活教育中
儲瑄最后提醒家長,要增強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無法一步到位,而是需要時間和耐性來培養(yǎng)的。此外,應該要落實到生活中,把握機會教育,因為家長的指導和鼓勵,是孩子增強口語能力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