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微笑
2個月的寶寶已經(jīng)很好玩了,非?;顫娏?。只要一睜開眼睛,就四處亂瞧,手舞足蹈的。如果發(fā)現(xiàn)媽媽在身邊,往往會更興奮,手腳亂蹬,甚至似乎會有意無意地微微一笑。
父母常見反應:“大家快來看呀,寶寶會笑啦!”當然這珍貴的一刻如果能永久保存就太好了,所以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拍照或者錄像留念。因此馬上去尋找照相機或攝像機什么的就成了最要緊的事情。
《母嬰》支招:
在這段時間,媽媽最重要的是應該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寶寶面前,微笑著與他說說話,還可以用色彩鮮艷的小玩具逗逗寶寶,總之讓他心情愉快。經(jīng)常與寶寶進行這種“情感交流”,對寶寶身體、智力、心理的發(fā)育都非常有益。
第一次摔跤
寶寶通常在一歲左右開始搖搖晃晃地學習走路了。一旦寶寶開始走路了,他的視野開闊了,活動范圍也廣了,但同時也意味著在探索的過程中會遭遇到更多的意外。
父母常見反應:“寶貝別哭別哭,哦……媽媽抱”。學走路摔跤其實是難免的,但看著他跌跌撞撞地走出去媽媽已經(jīng)夠擔心了。
《母嬰》支招:
媽媽就應該狠狠心不去抱他,而在旁鼓勵“寶寶,快自己爬起來,你真棒!”實在不行時再幫一把,扶他起來。這樣看似“狠心”的第一次,其實這就是在培養(yǎng)寶寶的耐挫力。
第一次獨立睡小床
在寶寶剛出生甚至再大一些的時候,父母都會嘗試著讓孩子第一次獨立睡小床。但是孩子剛獨立自己睡覺時,往往會哇哇大哭,看起來似乎很可憐。
父母常見反應:哭得好可憐,等大些再分床睡吧!媽媽往往會很“心軟”地把孩子摟到身邊睡了。
《母嬰》支招:
孩子獨自睡要從小開始,而不是到孩子長大后再分床,當孩子與大人同睡已習以為常時,對分開睡就會難以適應。
如果孩子已經(jīng)較大了,此時分床,或讓他獨居一室,首先要告訴他每個人要有自己的床睡覺,或有自己的房間睡覺;剛開始階段,要幫助他適應,睡前陪他講個故事,然后道晚安;如果孩子提出一起睡的要求,您的態(tài)度需要堅決,孩子哭鬧一下沒關(guān)系,一般不用多久就會適應。如果孩子小,不妨在他的床上或床頭放他喜歡的玩具,他清醒的時候,會自己玩,而不是馬上哭著找大人。
第一次撿地上垃圾
寶寶第一次撿垃圾往往發(fā)生在7~9個月齡,這是因為他到了細節(jié)的敏感期,他喜歡觀察細小的事物,大人不注意的小東西,他卻看到眼里。
父母常見反應:看到寶寶撿地上的垃圾,第一個反應就是不衛(wèi)生,不能讓孩子養(yǎng)成這個“壞習慣”,對孩子往往制止,甚至訓斥,這樣很容易傷害孩子對細節(jié)事物的觀察與探索能力。
《母嬰》支招:
對孩子來講,他不知道什么是垃圾,只是對小事物好奇,想去觀察、去探索,到底它是什么樣的屬性,這對孩子來講,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并不是“犯事”的過程。
如果家長認識到這點,就會理解孩子的動機。您可以把垃圾拿掉,給孩子換種東西讓孩子去撿,如撕碎的小紙片或其他小東西,只要是衛(wèi)生的,讓他去探索好了。
第一次提無理要求
寶寶一、兩歲后,會逐漸有自己的小主見,在逛超市時就會小手亂指,啥都想要。一旦看上了自己興趣的東西,更是非要不可,不給就撒開了哭。家長一般不忍心看寶寶哭鬧,堅持不了一會,就會妥協(xié)讓步。
父母常見反應:哭鬧沒面子,只好滿足他!
《母嬰》支招
經(jīng)歷了這樣一次又一次從被拒絕到最終得到滿足的過程,家長就會在無形中助長和負面強化了孩子用哭鬧解決問題的行為,最終造成了寶寶的任性性格,一沒滿足要求就哭鬧。
所以,家長在第一次時就要態(tài)度堅決地予以制止。采用冷處理的方式,不理睬他,而且全家行動一致。
第一次拿勺子吃飯
目前許多孩子到了兩三歲,還不會用筷子,甚至還要家長喂飯,通常情況是孩子第一次剛學吃飯時,吃得哪里都是,有時不愿吃飯,而是喜歡玩飯,有時不喜歡勺子,直接用手抓。
父母常見反應:吃得臟兮兮,干脆自己來喂!
《母嬰》支招:
實際上,寶寶坐在寶寶椅上,與大人共桌吃飯時,他就在觀察與模仿大人吃飯。只不過此時他的手指小肌肉還不夠發(fā)達,手指抓握力量與協(xié)調(diào)力不夠,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還不夠精準,所以他還不能完成“成人標準”的吃飯動作。
家長需要做的是:一是有耐心讓孩子學習獨立吃飯,不要促催孩子,就當他玩;當他有一些進步時,要給他鼓勵。二是通過一些精細動作的玩具,多鍛煉寶寶的手指運動與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