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開始進入涂鴉期后,你有必要清理一下自己對于“畫畫”這件事的態(tài)度。因為涂鴉是每個孩子都喜愛的一種游戲內(nèi)容,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一種表達方式,是體現(xiàn)和輔助他成長的有效手段——而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在自己童年的涂鴉階段里,往往接收到的都是不那么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所以,讓我們再一次接受因孩子而來的第二次成長吧!Parents的朋友們:你們懂的。
一起來洗腦!
寶寶涂鴉的父母必修課
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都不是從事藝術類工作,更沒有太多的“美術細胞”。但是,我們的孩子卻從一出生就表現(xiàn)出小畫家的興致和潛質(zhì)。所以,當我們勢必要走進孩子的涂鴉世界時,自然要做一些功課。
課程一:孩子的畫是用來“聽”的而不是用來“看”的。
對于“哭”這一嬰兒的表達方式,大概沒有一個父母把它的好壞作為一個問題來考慮過吧。肯定不會有父母這樣說:“如果再用那樣糟糕的哭法兒,就不給你奶吃!”更不會有父母這樣擔心:“這個孩子用這種方式哭,是不是性格上有問題??!”然而,對于繪畫,父母們卻用好壞來評價,甚至上升到心理分析,試圖通過畫來判斷孩子的性格。但是,孩子的畫和嬰兒的哭是一樣的,僅僅是直接表達心情的一種方式而已。
所以,無論畫的好壞,父母都應該首先傾聽孩子在繪畫中想要表達的東西,理解他所要講述的內(nèi)容。也就是說,孩子的畫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聽”的。對于孩子來說,他的畫被“聽”,被理解了,他就有了表達的樂趣。因此,對于孩子的畫,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態(tài)度就是去“聽”,去了解,去感受!
“聽畫”的方式方法根據(jù)年齡有所不同。如果是2~3歲的孩子,就問他“這是什么”,要聽他給他所畫的東西賦予的意思。到了4歲以后,就要問“他們在做什么”,要聽聽他畫里故事的內(nèi)容。
特別叮囑:在孩子專心畫畫的時候,最好不要發(fā)問。而當孩子畫完了拿給你看時,或者畫得有些厭煩,暫時告一段落時,再去問問他也就足夠了。
課程二:不要把“像不像”作為評判標準,更不要教孩子畫形象。
大概每個媽媽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孩子央求“媽媽你給我畫一個……吧”,于是我們便隨手給孩子畫一個蘋果或者一朵花。如果是個擅長繪畫的媽媽,通常還會教孩子:瞧,郁金香是這樣畫的,小人、小車是這樣畫的……但其實,父母這樣做就如同給孩子無限制地吃糖果一樣,會讓孩子長蛀牙。
繪畫不是要記住形象,而是要把自己的想法通過形象表現(xiàn)出來。用來表現(xiàn)想法的形象不是別人教會的,而是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成人教孩子畫畫,實際上是把別人的而且是成人的感覺原封不動地加給孩子,其結果是孩子無法按照自己的感覺和意愿來發(fā)揮,其對繪畫的感覺無法得到發(fā)展。
每個孩子都擁有與生俱來的繪畫表現(xiàn)能力,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力的提高逐步表現(xiàn)出來。所以,在孩子涂鴉的過程中,對父母來說最重要的事,是欣喜地守護孩子這種能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繪畫活動的環(huán)境與氛圍。
特別叮囑:教孩子畫形象、指導孩子用色、讓孩子全部涂滿顏色等等,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拔苗助長的行為。等到孩子過了九歲,系統(tǒng)性地學習繪畫技巧才開始變得有意義。
課程三:繪畫就是要弄得很臟。
繪畫是一種造型藝術。所謂造型藝術,就是創(chuàng)造有美感的形象的藝術,要通過創(chuàng)造的形象來表達情感和思想。創(chuàng)造一種新形象,就是改變已有的形象,從某種意義來說就是破壞已有的形象,弄臟已有的形象。藝術的真正本質(zhì),就是以毀壞、弄臟已有形象為基礎的。
“破壞”“弄臟”的行為,在孩子的生活中簡直是家常便飯。比如孩子們玩沙子、和泥巴時用手攏起沙子,之前平坦的表面就隆起了一座山峰。沙子中加入水,拍成個球,就完全改變了沙子以前的形狀。繪畫,就是用蠟筆或馬克筆把白色的畫紙弄臟。把干凈的紙弄臟,讓紙發(fā)生變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繪畫和和泥巴的游戲是一樣的。
但是,看到孩子玩泥巴時把衣服弄得一團臟,或者是在墻壁上隨意亂畫,大多數(shù)媽媽會去斥責,因為她們滿腦袋考慮的不是接受孩子的喜好和愿望,而是洗衣服和打掃衛(wèi)生。對于這樣的媽媽,我非常想大聲疾呼:你們是在剝奪孩子作為人的必要的學習機會,也是在剝奪孩子們作為人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
特別叮囑:如果你很在意孩子弄臟東西,就給他規(guī)定一個可以隨便畫的場所,穿上不怕弄臟的工作服,并且告誡你的孩子哪些地方不可以弄臟。
一切皆藝術!
有助于涂鴉的13件事
想幫助孩子更開心、更用心地畫畫,并不僅僅是坐在旁邊陪著畫畫一件事可以做,還有很多輔助工作,以及觸類旁通的活動,可以幫助孩子提高繪畫的熱情和能力。
布置涂鴉角落,給孩子提供方便
畫畫是有感而發(fā)的事情,而不是一項工作,一個任務。所以不要變成“畫畫時間到了”才能開始創(chuàng)作。最好把孩子常用的筆和紙,或者小黑板和粉筆擺在隨手可得的地方。一旦他想畫畫的時候,就可以立即著手創(chuàng)作。
玩沙子和水
沙子和水是最能變化多端的生活元素,是大自然賦予的最好素材,是孩子們天生的熱愛,也是最能帶給孩子們改變和創(chuàng)造感的物質(zhì)。所以,讓孩子盡情地接觸沙子和水,鍛煉小手,刺激感受,習慣從毀滅到重塑的感覺,有助于孩子其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
色彩游戲
讓孩子對顏色產(chǎn)生感情吧!這些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來完成,而不限于涂料。比如,一起到超市,通過蔬菜來辨認顏色。一起郊游,去認識大自然里美麗的紅黃藍綠。一起玩給娃娃穿衣服的游戲,尋找協(xié)調(diào)或者撞擊的色彩關系……這些都可以讓孩子與顏色更加親近。
講故事看書
講故事,可以豐富孩子的想象,如果你是一個愛講故事的爸爸或媽媽,那么你的孩子一定是喜歡畫畫和表達、對事物有豐富印象的孩子。你還可以多給孩子講繪本,不要擔心繪本里具體的形象會限制孩子的想象力,你給他看得越多,他腦海里對于各種事物的形象就會越豐富。
捏面團、撕紙等手工
手工與涂鴉就像同胞兄弟,需要孩子的大運動能力、精細動作能力、手眼配合能力來完成。所以,多安排一些手工,比如捏泥、捏面團、撕紙、拼貼、大一些后剪紙……都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藝術感受力,為涂鴉做充分的鍛煉。
與音樂結合
藝術總是觸類旁通的??梢愿⒆右黄瘃雎犚魳?,了解節(jié)奏、旋律、悲喜、激蕩與平和……這些都是美術創(chuàng)作中也需要的身體感受。
帶孩子看展覽
隨著孩子長大,多帶他去看藝術展,各種風格流派、造型特點、材料的質(zhì)地和創(chuàng)造性使用,以及對同一主題的迥異的表達方式,都是對孩子最好的啟發(fā)。
讓生活物品全都成為創(chuàng)作材料
不要把美術創(chuàng)作限定在“紙+筆”的組合。手指、腳丫、蔬菜、花朵、印章、布料、樹枝、紙杯、牙刷、石頭……所有的身體部位、生活用品、自然事物都可以成為創(chuàng)作的原材料,每天進行“藝術創(chuàng)想”。
拍照或錄像
孩子三歲之后,可以給他簡單的數(shù)碼相機或者攝像機,讓他感受一下通過鏡頭觀察周圍環(huán)境和世界的會是什么效果。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觀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并且開始明白“記錄”的含義。
好好展示和“使用”孩子的畫
把孩子的作品掛起來,或者掃描后打印成卡片送給親朋,請數(shù)碼店變成T-SHIRT圖案……這些都會讓孩子感覺你對他作品的欣賞和喜愛,并且知道一切皆創(chuàng)作。
組織孩子們一起畫
我們永遠不能忽視“孩子+孩子”的力量。當孩子與朋友們一起畫畫時,能夠激發(fā)更好的創(chuàng)作欲望。在相互影響中,能夠無限擴展他們的想象空間。同時,它還能滿足了孩子與同齡人交往的社會性需求,提高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
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快樂的生活體驗
當孩子自己說出來“我畫畫”“我想畫畫”時,他們的頭腦中已經(jīng)有了表達的欲望,那么表達些什么呢?我們看那些孩子自發(fā)的作品:放炮、游泳、爬山、劃船……那些能夠帶給他驚喜和興奮的生活,都成為他想表達的主題。所以,你可以帶著孩子到處走走,多接觸一些與日常生活不同的內(nèi)容,幫助他積累豐富的生活體驗。
留心觀察孩子的變化。
當你發(fā)現(xiàn)了孩子繪畫中一些簡單變化時,你就要詢問然后再加以肯定。很多時候,那不是孩子有意識的行為,但是你可以強調(diào)這一點,讓他自己感覺到你的重視,讓你的發(fā)現(xiàn)他孩子進行更多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