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養(yǎng)成從點滴小事做起的習慣

本文Tag標簽:行為品質(zhì)??

  中國從古時候起就有“百行孝為先”,人們認為孝是道德的基礎(chǔ),更是為人的根本。尊敬長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然而如今,這一美德在有些人,特別是獨生子女身上卻鮮有表現(xiàn)。

  一個當爸爸的,剛剛送走了自己的老父親。突然兒子湊過來,對爸爸說道:“爸,別給爺爺錢了,我們自己都沒花的了。”爸爸看到兒子這樣說,頓時心都涼了。

  爸爸抱過兒子,問道:“爸爸媽媽對你這么好,將來我們老了,掙不著錢了,你給不給爸爸媽媽錢???”兒子說當然要給。爸爸繼續(xù)問道:“爸爸小時候,你的爺爺奶奶對我就像我們對你一樣好,現(xiàn)在他們老了,我該不該供他們花錢,報答養(yǎng)育之恩呢?”兒子一時沉默,不好意思地低下頭。

  只要留心一下周圍的孩子,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明顯缺乏對父母的理解和尊敬。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吃完飯后抬屁股走人,而留下父母在那里收拾;家中一旦有好吃的,父母總是讓孩子吃,卻很少有孩子給父母吃的;父母生病時,孩子很少問候;甚至有一些高中生還讓父母給自己端洗腳水。這樣的情況看多了,怎能不讓父母們擔憂?有美德才有好人生

  值得說明的一點是,教育孩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不僅僅是滿足父母的需要,更多的是要讓孩子能夠在社會上有一個好形象,讓孩子成為一個受人愛戴和推崇的堂堂正正的人。一個不孝敬父母、不尊敬長輩的人自然得不到別人的真正尊重,也不會有人愿意跟他結(jié)交和共事。

  尊敬長輩、孝敬父母還涉及一個人對他人的關(guān)心。在家中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孝敬觀,進入社會時,就很容易做到關(guān)心他人,為自己的美好未來鋪好路、打好基礎(chǔ)。

  幾十年前一個炎熱的夏天,一個十多歲的瘦弱少年,連續(xù)一個星期都在拼命地砍著粗壯的大樹,就為了得到5毛錢的報酬。得到報酬之后的他,一路狂奔下山。他用被汗水浸透的紙幣為媽媽買了一把篦子和一面鏡子,接著又馬不停蹄地趕了十幾里山路,只是為了讓媽媽盡快看看他買的東西。母親知道后,淚流滿面……就是這個自小喪父、受盡磨難,卻始終非常孝順的孩子,在幾十年后成為了該國的總統(tǒng)。

  一些父母總是覺得小孩子現(xiàn)在不懂事,在一些小事上不懂得孝敬長輩無所謂,重要的是在大事上孝順就可以了。但是想想看,一個在平時小事上面都不孝順父母的孩子,在遇到重大的事情時,又怎么能讓他懂事?所以,讓孩子逐漸養(yǎng)成習慣,從點滴小事做起。

還有疑問嗎?請留下您的問題,15分鐘內(nèi)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