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血和便血統(tǒng)稱消化道出血,為新生兒期常見的重要癥狀。一般以嘔血為主要癥狀,而下消化道出血,以便血為主,但是如果血液返流入胃和食道也可引起嘔血。上消化道出血除嘔血外,殘留于消化道內(nèi)的血液排出可發(fā)生黑便。
通常嘔血的血液呈鮮紅或暗紅色,如在胃內(nèi)停留時間較長可呈咖啡樣。便血的顏色視出血的部位及通過腸道的時間不同而異。如出血的部位低,在直腸或肛門,則血色鮮紅,部位較高則呈黑便或柏油樣便。如大量出血及快速通過腸道時,亦可出現(xiàn)暗紅色血便。出血量的多少和速度的快慢提示病情的嚴重程度并直接影響預(yù)后。
假性嘔血和(或)便血見于以下原因:
(1)因插管或外傷所致鼻咽部或氣管出血,被吞咽至消化道中而引起。
(2)因出生時吞咽了母親產(chǎn)道中的污血或含血液的羊水導(dǎo)致的咽下綜合征所致。必要時可做堿變性(APT)試驗,將血樣加入氫氧化鈉中,若試液由粉紅色轉(zhuǎn)變成黃棕色,提示為來自母親的成人型血紅蛋白。
(3)口服鐵劑、秘劑、碳末、酚肽等引起者在新生兒時極少見。
(4)胎糞或移行便久置后可呈黑色,需與柏油樣便相鑒別,后者大便邊緣的尿布濕潤處有血色,潛血或鏡檢紅細胞可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