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幼兒園老師給小朋友拿出了一幅畫,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情景。老師讓小朋友們數(shù)一數(shù)畫面上一共有幾個人,他們穿的衣服分別是什么顏色的,如果哪個小朋友知道就舉起右手來回答。
這時,很多小朋友都紛紛舉手要發(fā)言。小新也數(shù)清楚了一共是5個人,他也想要回答這個問題,但他舉起的卻是左手。老師把小新叫起來,說:“小新,你怎么又舉起左手了?老師不是告訴你了嗎,回答問題要舉右手。”小新憋得小臉通紅,委屈地說:“老師,我……我不知道哪個是左手,哪個是右手。”也許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分不清左右不是大問題。但是,左右不分其實是孩子比較常見的認知障礙,必須引起父母的足夠關注。
一般來說,孩子方位感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主要有以下這些階段:
1.嬰兒時期
在嬰兒時期,孩子主要是用聽覺來辨認方向。對于明確的方位,他們還不太可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2.1歲~1歲半
當孩子到了l歲左右時,他就會開始試著以動作來探索空間。所以,我們常會看到孩子試著將玩具放進喝水的杯子里,或者拿一塊積木搭在另一塊積木上,雖然擺得不好,但他還是會一再嘗試。
到了1歲半時,孩子對上、下、來、去等空間詞匯已有清楚的認識。如果你問他:“媽媽在哪里?”這時候,他就會用手指或用眼神望過去。
3.1歲半—2歲半
孩子在1歲半和2歲半之間時,空間概念進步飛快。在此時期內(nèi),他們對方位感已經(jīng)開始有所認識,但仍然難以辨別左右到底在什么地方,時常弄混。
4.3歲左右
孩子到了3歲時,他的方向感和空間感逐漸成熟。他知道鳥在空中飛,魚在水里游,屋頂在大樓的頂端。在此發(fā)展階段過程中,他們多是先發(fā)展空間詞匯,然后才慢慢了解其概念內(nèi)容。
5.4歲之后
從4歲開始,孩子就能夠辨別前后方向,部分5歲孩子還可以自身為中心辨別左右方向。到了6歲,幼兒雖然能夠完全正確地辨別上、下、前、后4個方位,但以自身為中心的左右方位的辨別還未達到完善。
所以,當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對于他們的左右不分不必過于擔心。但是,如果到了學齡前年齡依然左右不分,那就有可能對孩子產(chǎn)生影響,需要父母加以關注。
要想培養(yǎng)孩子對左右方位的認識,就需要父母在語言上的幫助,可借由大人的語言與動作的配合,慢慢地讓孩子建立空間方位感。比如,父母舉起他的右手時,就要在語言上也同時提示右手。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同樣要注意自己的口語表達。我們常常對孩子說“來這邊”、“去那邊”的。其實,即便是對于較小的幼兒,也應用正確的方位名詞,例如“到前面”、“在右邊”。
當然,這個時候的孩子不可能對這些抽象的名詞完全了解,父母就必須佐以手勢,協(xié)助他們了解。
除此之外,父母還可以采取以下這些方式,幫助孩子建立方位感:
1.修建“公路”
父母可以找一塊空地,和孩子一起在幾個點之間修建公路,比如造一個小木偶的房子,并且在車房和超級市場之間修公路。
這個時候,父母就要要求孩子,讓他描述小木偶從一處到另一處時所需走的路線。期間,父母還可以在路上增加一些停止地點,比如紅綠燈或斑馬線等,使任務更復雜些,以增加寶寶的詞匯量。
同時,父母還可以使用一些短句,比如“走斑馬線穿過馬路”、“在紅綠燈處向左拐”等,要使任務多樣化。這樣,他就會對方位感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
2.藏貓貓
與孩子一起玩藏貓貓,是培養(yǎng)孩子方位感的最佳方式之一。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個讓孩子藏身的“設備”,比如一個孩子可以鉆進去的大盒子等。當父母四處走著找他時,要對父母走過的地方有一個“實況報道”,當然也包括父母找到他的地方。這樣,孩子就會明白父母究竟在哪個方位了。
3.整理物品
在孩子玩完玩具后,應該讓他自己把玩具放回原來的位置。在孩子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父母可給孩子正確的語言提示,比如“記住動物園里小動物的‘家’在門邊衣櫥左邊”。只有當寶寶聽到規(guī)范的、細致的方位描述時,他們才能學會這些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