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通行證: 忘記密碼
注冊新會員 | 網(wǎng)站首頁 | 幫助
鏈接分類: 傳染病 |呼吸系統(tǒng) |消化系統(tǒng) |泌尿系統(tǒng) |神經系統(tǒng) |內分泌系統(tǒng) |皮膚疾病 |五官疾病 |心理疾病 |肌肉骨骼關節(jié) |口腔疾病 |心血管系統(tǒng) |耳鼻喉科 |牙科疾病 |小兒發(fā)熱 |其他癥狀
  • 專家小貼士

    不要孩子一發(fā)燒就服退燒藥。發(fā)熱是幼兒患病的常見癥狀,是多種疾病所共有的一種臨床表現(xiàn)。幼兒輕微腹瀉不一定是壞事。腹瀉是嬰幼兒的常見病,多由胃腸功能不健全、腸道功能紊亂、消化不良、細菌感染及內分泌障礙等原因所引起。腹瀉對人體也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腸道內的細菌和毒素均可通過腹瀉而排出體外。   

    不要亂服止痛藥。疼痛是多種疾病的早期信號,誘發(fā)疼痛的原因很多,如炎癥性疾病,痙攣性疾病,血管性疾病及惡性腫瘤等。有的家長發(fā)現(xiàn)寶寶訴說疼痛時盲目用止痛藥,疼痛癥狀雖可暫時得到緩解,但很容易掩蓋病情,干擾疾病的發(fā)展規(guī)律,造成誤診、誤治,使病情加劇惡化,在臨床上曾因為此而致殘、致死的病例屢見不鮮。故奉勸家長切莫盲目的為孩子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必須及時到醫(yī)院就診,待疼痛原因明確后,再正確應用止痛藥。   

    總之對待小孩子的常見病,要細心觀察并用科學的手段去診斷癥狀,而不是一有生病的跡象就立即到醫(yī)院診治。這里搜集了一些幼兒常見病的癥狀和解決方法,希望能對您育兒的健康成長有所幫助。   

        CI123健康專家組

      

    治療小兒發(fā)熱的按摩手法

        1. 推攢竹(開天門)

      位置:自兩眉中間至前發(fā)際成一條直線。

      操作:兩拇指由眉心向額上至發(fā)際交替直推,約10~20次。

      主治:外感發(fā)熱頭痛。

      2.捋眉梢(推坎宮)

      位置:自眉頭起沿眉梢成一直線。

      操作:兩拇指自眉頭向眉梢分推,約10~20次。

      主治:外感發(fā)熱,頭痛,目赤痛。

      位置:兩側眉后凹陷處。

      操作:用中指端揉該穴或運太陽。當運太陽時,向耳的方向揉為瀉,向眼的方向揉為補。約10~20次。

      主治:外感發(fā)熱,頭痛,目赤痛(應以瀉法為主)。

      4.按揉迎香

      位置:鼻翼外緣,鼻唇溝陷中。

      操作:用右手食、中二指同時按揉迎香,約10~20次。

      主治:鼻塞流涕,不聞香臭,口眼歪斜。

      5.揉大椎

      位置:第七頸椎棘突下(大約在與兩肩平行的脊柱突出的脊椎骨)。

      操作:以右手中指端揉達大椎穴,約10~20次。

      主治:發(fā)熱,項強(脖子發(fā)硬),咳嗽。

      6.推天河水

      位置:前臂側面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

      操作:以左手持患兒之手,使掌心向上,再以右手拇指橈側面或食、中指并攏,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雙手交替操作,反復約10~20次。

      主治:外感發(fā)熱,潮熱,內熱,煩躁不安,口渴等。

      7.推六腑

      位置:前臂尺側,陰池穴(手腕橫紋處)至肘尖處成一直線。

      操作:以左手持患兒左手,以右手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部;然后再交換雙手,作另一側手臂。反復約10~20次。

      主治:一切實熱病癥,如高熱、煩渴、咽痛、驚風、痄腮和大便燥結等。

      以上治療孩子發(fā)熱的按摩推拿方法,應該根據(jù)孩子病情發(fā)展的情況來決定用哪些穴位和手法。

    1. <mark id="bpqnc"><acronym id="bpqnc"><u id="bpqnc"></u></acronym></mark><mark id="bpqnc"><acronym id="bpqnc"></acronym></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