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超級寶寶 電子玩具靠不住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父母根深蒂固的一個觀念、一種期望。然而,隨著社會的前進,當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已經(jīng)越來越多得引入第三方。那么,為何“超級寶寶”的概念日益強化?真正的超級寶寶,究竟如何養(yǎng)成呢?教育的過程,是否被本末倒置?

  是什么讓父母壓力重重

  從某種程度而言,父母對于孩子所抱持的期望、希望,會受自己所面對的壓力的影響,包括擔心孩子沒有同齡的小伙伴那樣實現(xiàn)高成就。然而,各路媒體做出的報道清楚得顯示出一點:命運往往由父母最為脆弱的部分所擊中-對孩子的恐懼。

  因此,大量的產(chǎn)品、玩具,刺激著寶寶和幼兒的大腦。每次,當父母與寶寶那雙充滿信任的眼神對視時,似乎都受到一股無形的壓力,渴望從一開始就給予小家伙最高端、最優(yōu)秀的教育。越來越多的父母被鼓勵將自己的孩子視為一種“產(chǎn)品”:在流水線上生產(chǎn)、由爸爸媽媽控制著每一個細節(jié)的質量。

  電子玩具代替不了親子關系

  根據(jù)墨爾本的發(fā)展心理學家拉里桑普森表示,很多家長為購買高昂的兒童玩具或相關物品而倍感壓力,聲稱自己是“為孩子的人生打造一個良好的教育開端。”

  盡管,越來越多的父母帶著寶寶參加各種早期教育固然沒錯,激勵親子互動之外,還可以擴大親子社交圈。可是,在“為了讓寶寶更聰明”的計劃當中,過多的電視、電腦、屏幕及電子產(chǎn)品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親子一對一的重要性。

  早期教育與父母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

  研究表明,嬰幼兒大腦的早期健康發(fā)育,需要與父母的直接相互作用,幫助寶寶開發(fā)情感及認知技能。

  所以,父母沒有必要因為沒有給孩子引入各種現(xiàn)代化教育、電腦、親子課程、科技玩具等等而認為孩子錯過了發(fā)掘潛力的機會。如果寶寶抗拒去早期教育班,僅僅因為他想多玩一會兒,父母完全可以輕松面對-玩,何嘗不是孩子學習的一個途徑?甚至比帶他去上一節(jié)親子課程獲益更多。

  讓玩變得有價值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的功課,小家伙每天都在努力的學習當中。通過游戲,孩子會了解如何與人相處,學習解決問題、處理壓力。同時,發(fā)展孩子的知覺運動技能,鍛煉力量、平衡、協(xié)調(diào)和集中意識。并且,學習聆聽、表達,鼓勵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語言技能,亦是健全情緒智力的基礎。

  由此,父母們難道還不明白嗎,超級寶寶的養(yǎng)成,并非只能靠有形的教育,也并非是過早結合先進的科學與電子技術。

還有疑問嗎?請留下您的問題,15分鐘內(nèi)回答您!